学风建设进行时|“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郝泽团队及指导老师专访
发布日期: 2019- 06- 11 访问次数: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日前,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北京建筑大学落帷,beat365官网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系郝泽,信电学院熊劲鹏,beat365官网土木工程系赵云、叶必润同学的作品《立体养鸡系统死鸡巡检装置及巡检方法》荣获特等奖,并将代表我校参加国赛。

郝泽和团队同学认为作品创作灵感源于对实际生产一线的观察和体验。“在去鸡场之前,我们其实有不少的灵感和想法,包括畜禽舍的空气净化、食槽的羽毛清理等。但到了鸡场以后,通过观察以及和饲养人员的交流,这些都被无情地否定。当了解到死鸡的巡检是目前规模化养殖中令人非常头疼的问题时,我们就决定去尝试解决这个难题。”从提出问题到最终找到方案,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科创比赛要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从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构思也要基于实际生产;同时,在实验中反复尝试可以让自己找到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不要害怕失败,过程越艰难成功就越近。

团队成员之间都极具责任心,尽管作品的制作过程十分漫长艰难,试验鸡舍离学校的距离非常远,进入鸡舍之前也要走繁杂的消毒程序,但是大伙没有一句怨言,说干就干,一往无前;大家的优势和分工也比较明确,甚至还自学了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正是因为大家同向而行,才有了最终的作品;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并肩作战的经历,同学们在完成作品设计后成为了要好的朋友。答辩求环节也非常重要,总结了很多注意事项,答辩要说的话要烂熟于心,尽量做到有感情、不磕绊,让观众能被自己的自信所感染,同时也将答辩时间准确地保持在七分钟内。避免出现忘词或者答辩时间与要求时间相差太大的情况,影响答辩效果。

 “没有施老师,就没有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功”,大家异口同声地提到。他们的每一个方案施老师都会认真仔细地分析可行性,施老师还帮助他们联系一些企业去试验作品,在经费上施老师也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同学们很感激施正香老师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老师的鼓励让他们一路走了过来。在担任学生团队的指导老师的时候,施老师会及时地给予同学们一些专业和实际应用上的指点,引导他们少走弯路,但主要的思维和制作过程施老师不会过多干预,放任同学们自己摸索。施老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可能,如果老师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一个范围内,反而会限制同学们的创造力。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相信并且鼓励学生”的理念。她表示,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很有能力的,老师应该更多地给他们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批评和否认。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多和同学们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思而去启发他们。当学生有问题来找自己的时候,不管多忙都会暂时放下手头工作给他们认真解答,一定会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解释;当同学们需要实地实践的时候,也会尽力帮他们联系企业,帮助同学们测试和改善作品,还会指出了同学们在参与科创竞赛过程中常犯的错误,并帮助他们解决。施老师也会常提醒同学们在参与竞赛的时候,不要因想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而乱了手脚。科创比赛要的只是一个作品,解决的也只是一个问题,一个点,而不是一个面。所以同学们应该缩小选题范围,集中问题,有针对性地思考和创新。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要懈怠和颓废,学会自律,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找到学习和其他工作间的平衡;遇到问题也不要害怕去问老师,要多和老师交流;也要把老师或者学生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当作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磨炼和提升;同时应该找准自己要奋斗的目标并且为之努力奋斗,相信自己能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那就也能把所有事情做好。 

采访最后,当谈及获奖后的打算时,同学们都表示,“首挑”的落幕只是一个逗号,对于下一步即将迎接的国赛应该要保持充分的冷静,继续完善作品,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赛事简介: “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自1989年首届全国赛事举办以来,这一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挑战杯已成为近两千所高校参与的科技盛会,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其中,首都大学生赛事自2000 年开始举办,成为首都高校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展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平台,得到首都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学生记者  康嘉琛]

[编辑  徐天毓]

审核  闫婷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