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进行时|第八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第一名获奖小队及指导老师专访 |
||
|
||
日前,“第八届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在北京建筑大学成功举行。水院土木工程系梁宗敏、庄金钊老师作为指导教师率队参赛。在校内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的土木工程系杨帅、张政、段练,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系李萍、胡羽聪,水利工程系宋姝小队参加了市赛A组(结构设计)决赛喜获本次北京市第一名和结构竞赛一等奖,连续两年蝉联北京市第一名,为学院赢得荣誉。 经历校内选拔赛的激烈角逐,六个校内优胜小队队长聚集在一起,组合成一分工明确凝聚团结的精英队伍。他们的队伍名称是“都市农夫队”。队长杨帅,主要负责指导和布置任务给各个队员。张政负责新模型研究生,李萍负责撰写理论方案,胡羽聪主攻建模,大家思维碰撞共同探讨,协同完成制作。 赛题是设计一个输电塔模型,在十八支参赛小队中,其他十七组设计的都是传统的对称型输电塔模型。beat365官网参赛小队大胆创新,将校内选拔赛时,老师特别指出的非对称结构运用到模型中,让它更适合特定工况下的加载。新模型的设计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在对第二个模型优化时,由于缺少实验以及计算时的一些失误,导致二级加载失败。当时,已经是比赛的前一天了,时间紧迫,小队成员却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队长杨帅在咨询队员们的意见,大家一致决定一起熬夜重新制作新模型。 小队成员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为本作品设计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根据竞赛内容要求,保证作品在能够承受一、二以及三级加载时,各部分协同工作,提供足够的抗扭和抗弯强度,同时不发生局部失稳和整体失稳,简洁的造型和精致的做工是本作品的一大亮点。凭借理论基础知识,充分探讨、精心设计,大家在作品制作的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根据输电塔底部剪力弯矩均最大、塔顶内力较小的特点,小队成员充分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设计作品顶部尺寸较小,底部尺寸较大,为了减小结构所受的扭矩,将塔顶位置偏离中心,使得高挂点荷载形成的扭矩与低挂点的扭矩相反,为了增加柱子的整体性,他们采用竹皮纸制作的竹板将柱子套在一起,为了增强抗扭能力,小队成员塔身设置了柱间斜撑,并通过调整斜撑长度和位置使塔身上下等强度。 队长杨帅认为此次参赛获奖是对所有小队成员辛苦钻研、并将保持钻研态度的鼓励,但更重要的是参赛过程中的收获。通过参与本次比赛,不仅从上届学长的优秀案例中汲取了经验和知识,还在共同应对比赛前一天突发情况中,收获了小队成员的团结默契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梁宗敏、庄金钊两位指导老师无时不刻地关注着学生们的进展,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给予了队员们极大的帮助和信心。老师们提倡启发式的指导,主抓从宏观把控,强调结构设计、模型制作和加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细节之处交给同学们大胆发散思维,发挥主观思考能力,激发思考问题的潜能,并学会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他认为参赛小队对赛题研究细致,设计方案针对性强,队员们密切配合、发挥出了团队最大合力。他鼓励beat365官网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发散思维、协调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论成败、都有所获,竞赛之中、学无止境。此外,对于组织此次比赛,学校和学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也有全系师生的无私奉献和积极指导。结构设计大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及解决问题等工程师所需的基本能力,对参赛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生记者 吴冠雄] 审核 闫婷婷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