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牛俊:课在前,行在线
发布日期: 2020- 02- 28 访问次数:

今日我的开学第一堂课,为同学们讲授英文选修课《Hydrological Modelling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s》。该门课采用了“在线教育综合平台 + 微信 + 雨课堂/腾讯课堂”的联用模式。选课学生23人,包含了水院17级和16级农业水利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两个专业的学生。

牛俊1.png

“微信+腾讯课堂”在线授课过程中


牛俊2.png

腾讯课堂在线授课讲解

    

    1.利用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提前10天发布课程开课通知。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可以方便发布课程简介、课程大纲和教师信息,并能存放教学资源,像是学生们的母校资料室,不管利用公共的哪个网上平台上课,这里都可以随时找到课程的相关资源。

    2.利用微信建课程群,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做好课程学习的相关交流。对于选修课而言,只需找到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几个学生代表即可,然后将选课学生告知他们。学生代表可以通过他们的朋友圈很快建好课程学生群。微信课程群的另一个好处还体现在线上开课时,学生无畅通的反应实时的观看收听状况。

    3.利用雨课堂可以帮助实现可互动,可统计,可记录的线上问题回答,我一般在5-10分钟左右插入一个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或者主观填空题,实时与学生们互动,快速掌握近5-10分钟的上课效果,也能让学生们紧跟上课节奏。

牛俊3.png

课中实时答题-统计-互动


    4.虽然是线上课程,我还是做好了线下PPT的全部英文录音,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更清晰地梳理上课讲授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下课后共享给课程收看过程中出现网络故障的个别学生。

    5.在我的第一堂课的授课中,时间为上午3-4节课,前两天我在课程预演中发现该时段雨课堂存在网络负荷大,连线不稳定的问题。在正式开讲的开始,出现了有学生无法登录系统,于是通过微信群及时沟通,改成腾讯课堂,快速发布课堂暗号,利用2分钟的时间,切换了授课平台,学生全员到位。在教课形式和多样性上雨课堂比较丰富,在高峰期的流畅度上感觉腾讯课堂更胜一筹。

    6.因为我的课程为学院国际板块的英文课程,英文授课增加了学生们的跟进难度。需要课前将上课Notes发给学生,熟悉内容;课中事先阐述该张幻灯片上涉及的terminology,再开展英文讲解,避免因关键词的不理解而造成整体的“懵圈”。

    7.我个人的另外一个经验,就是在两堂课100分钟结束后。立刻与学生针对上课效果进行反馈交流。因为这个时候可能是学生对课程最直接的感受。我随机选择了两位学生与其快速开展上课效果调查,学生给出了很好的反馈意见,如英文授课过程中插入中文解释关键词的建议等。

    虽然学生们不在教室的课堂,但依然能感受到学生们的眼神。于老师们而言,可能只教他们一两门课,于学生们而言,他们已经渐渐开始每天线上听课了,他们其实也是各个授课平台和授课经验的最佳“反馈型”发言人。老师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已经能从诸多授课老师的课堂里汇聚了妙招和方法,而这一时空的相隔,也更触动了他们帮助老师,帮助更好建设线上课堂的热切之心。

    课在前,行在线,相信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一定能在最远的课堂里听清彼此最近的声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